健康養身★天啊!才21歲就得胃癌晚期,兇手竟然是自己親奶奶!

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經歷或者見過的畫面。以前鄉下,小孩吃飯總是喜歡亂走亂爬,那麼大人就會一隻手端著碗,一隻手拿著小湯勺在後門跟著餵飯。小孩子還沒長牙,吃不了硬的的食物,大人就會先咬碎嚼爛瞭然後餵給小孩吃。又或者是,有時候食物太燙,大人會先用舌頭試試食物的溫度,然後再喂給小孩吃。就像是那些大鳥餵養小鳥一樣,回憶起畫面會覺得特別溫馨。

天啊!才21歲就得胃癌晚期,兇手竟然是自己親奶奶!

可是,誰會知道,這些「愛的餵養」竟然會給「胃癌」埋下禍根!

小時候被大人嚼食喂養埋下禍根,21歲男子查出晚期胃癌。剛20歲出頭的小夥子,被查出胃癌,還是晚期,追蹤病因竟與他小時候常被大人嚼食餵養染上幽門螺桿菌有關。武漢協和醫院萎縮性胃炎——消化道早癌專病門診專家說道,如今年輕人患胃癌並不罕見,其中85%的患者初診已是晚期,多數都當作了普通胃病而延誤治療。

 

【從小被嚼食喂養 21歲查出胃癌】

武漢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侯曉華教授說,自從上個月該門診開診以來,已有5名20歲左右的年輕人查出胃癌,其中大部分都已到晚期,江夏區21歲的小夥子小李就是其中一例。

 

小李從小胃部就有毛病,時常出現厭食、腹痛、腹脹、噁心、嘔吐、反酸、噯氣等症狀,但家長都以為是普通胃病沒當回事。今年春節前,小李突然覺得胃部疼痛加重,隨便吃了點胃藥。前段時間,小李覺得胃部不適加重,到醫院做了檢查,結果出來後,一家人都嚇壞了,21歲的他竟患上了胃癌。

 

追查病因時,侯曉華教授瞭解到,小李從小是奶奶帶大的,疼愛孫子的奶奶喜歡口對口地喂食或將食物嚼碎後再喂,喂食時還先用舌頭試試食物的溫度。侯曉華判斷,就是因為這個習慣讓小李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,並經過20年的發展,加上小李平時喜歡熬夜,生活和飲食都沒有規律,有了症狀也不及時去醫院確診,最終發展為胃癌。

 

【1%的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為胃癌】

「中國大陸人口中,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為40%—60%左右,」侯曉華說,幽門螺桿菌傳染途徑包括口對口傳播,如家人的親吻、父母嚼食餵養小兒,以及糞便傳播,如食用污染的食物、水等。在我國,兒童的感染率偏高。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兒童,不僅兒童期的身體發育會受到影響,成年後的胃癌發病率是未感染者的4一6倍。

 

「但也沒必要談幽門螺桿菌色變。」侯曉華教授解釋,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眾多,但胃癌發病率僅為萬分之3.5,並非只要感染了幽門螺桿菌,就一定會演變為胃癌。演變成胃癌與患者自身的遺傳背景、易感體質等有一定的關係。從正常胃到胃癌的演變通常經過一個相當長的階段。一般快速型的胃癌發展期需7—8年時間,普通型則長達20—22年,從早期胃癌演變至中、晚期胃癌還需約3—5年時間,從幽門螺桿菌感染到胃癌的進程則為l0—20年。可見只要引起重視,完全有足夠的時間預防胃癌的發生。

 

「老胃炎」1~2年做次胃鏡可防癌。「由於胃鏡檢查比較痛苦且費用略高,絕大多數人不願做,因此我國早期胃癌檢出率很低,85%的胃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,」侯曉華坦言,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這方面健康普及率低。而同樣為胃癌高發國家的日本,胃癌的早期檢出率超過85%。

 

文章來源

相關推薦

(健康醫療網/記者郭庚儒報導)52歲的王姓婦人,數個月前右臉頰突然長出一顆瘤,雖然不痛不癢,但表面隆起且範圍愈來愈大,感覺不太對勁,就醫檢查,確診罹患皮膚癌;所幸及早發現,透過手術切除,目前復原情形良好。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周怡萱指出,該患者臉上類似痣的腫瘤,外觀呈現透亮的膠狀感...

閱讀詳情 »

(健康醫療網/記者許碩穎報導)中元節即將到來,北市衛生局為此抽查超市、大賣場、傳統市場及中元節祭祀食品店所販售之中元節應景食品,共計抽驗18件(包裝12件、散裝6件),品質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;另針對12件完整包裝產品進行標示檢查,結果有1件不符合規定,不合格率8.33%。 針對此次抽查,食品藥物管理...

閱讀詳情 »

via 經常在網上可以看到有“人體排毒時間表”這樣的說法,不同的媒體反复傳播,大同小異。這些說法裡,大多把人體的系統器官都給安排了一個特定的時段,認為在某時段是某器官的排毒時間。事實上果真如此麼?讓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外科醫生、科普作家李清晨對這玩意兒來個抽絲剝繭、剔骨穿心。 ...

閱讀詳情 »

熬夜族多吃這四種水果 圖片來源 1 2 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都是在夜間睡眠時才分泌的,常熬夜難免會損害身體健康。 圖片來源   那麽,又有什麽方法可以緩解呢?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幾種適合熬夜後吃的水果。   蘋果 俗話說「每天吃蘋果,醫生遠離我」,蘋果是一種「全方位的健康水果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